包装铁桶包装
规格40KG/组
用途粘钢加固
适用工程加固工程
粘接强度2.5MPA
功能加固
材质环氧树脂
适用范围房屋桥梁粘钢加固
配比A:B=2:1
强度C65以上
环保性绿色环保,无毒
级别A级胶
抗压强度不小于45Mpa
比例3:1
保质期12个月
伸长率1.2
粘钢用什么胶
对于“粘钢用什么胶”,悍马的回当然是用“结构粘钢胶”了。结构粘钢胶的工作原理与一般的胶水都差不多,通过自身的粘性将钢板与基材连为一体共同承载,从而提高的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使用粘钢胶有什么注意事项?
1.采用粘钢胶加固混凝土结构,应由熟悉该技术施工工艺的施工队伍承担,并应有加固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
2.粘钢胶施工必须按照下列工序进行:
施工准备→混凝土表面处理→固定构件的制备→配制粘钢胶→涂敷胶粘剂及粘贴钢板→固定、加压→拆除固定加压构件→质量检验→防腐处理。
3.施工宜在环境温度为5℃—35℃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结构胶粘剂要求的施工温度。当温度**35℃时,采取经试验验证的可靠措施保证粘钢胶的粘贴质量。当温度低于5℃时,采用低温固化型的结构胶粘剂或采取加温措施。
4.施工时应考虑环境湿度对胶粘剂固化的不利影响,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若在潮湿构件上施工,必须烘干构件表面,并采用湿面结构胶粘剂。

使用粘钢胶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使用粘钢胶前,应对工地现场的粘钢胶的品种、级别、批号、包装、中文标志、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检验报告等资料是否完好、齐全。
2.对于粘钢胶的检测报告需注意,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厂家出具的检测报告都是以《混凝土构造加固计划标准G367-2006》为依据,但这套标准已经在《混凝土构造加固计划标准G367-2013》生效后废止。目前比较规范的厂家,如悍马等,都是使用目前严的《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应用安全性规范G728-2011》为检测依据。《混凝土构造加固计划标准G367-2013》在制定时的检测依据也都是索引到《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应用安全性规范G728-2011》。
3.如果所使用的粘钢胶没有提供耐疲劳应力作用能力的检测报告,则在施工时,施工现场需采取中断交通、暂停营业等措施,粘钢胶固化后可重新开放。在东北施工用的粘钢胶一般需提供耐冻融能力报告,在南方施工的粘钢胶一般需提供耐湿热老化能力和耐热老化性能报告。若设计要求使用年限为50年的粘钢胶时,则该粘钢胶必须通过耐湿热老化能力和耐长期应力作用能力的检验。
4.正常的粘钢胶应该是均匀无气泡的腻子状胶体,如悍马HM-120等比较好的粘钢胶甚至静置一年都不会有明显的分层和沉淀的现象。但如果使用一般的粘钢胶,如有沉淀或分层,需先搅拌均匀再使用。
5.粘贴面需按要求放线并打磨平整、露出骨料,胶的两个组分需严格按照配比混合并搅拌均匀。A、B胶配胶用具不得混用。
6.粘钢胶施工现场温度过低时,可接纳碘钨灯、电炉或水浴等增温方法对胶运用前预热至30∽50℃左右运用,应注意不得让水混入桶内。并且对粘钢胶粘贴部位也加温至0℃以上,并在粘贴后维持以上。
7.粘钢胶胶完全固化后为无毒级材料,但未固化前的粘钢胶一般组分对皮肤、眼睛有性,因此施工工人需注意劳动保护,如装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
8.施工现场环境温度越高,可操纵时间越短,使用前应预估每次配粘钢胶量,以避免不须要的浪费。包装桶内一次用不完的胶需重新盖紧密封储存。

氧粘钢胶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混凝土和钢板表面处理→配置粘胶剂→涂粘胶剂→粘贴钢板→固定加压→固化→检验→表面防护。
产品特点
1、本品强度高,特别是“钢-钢”粘接抗剪强度及“钢-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高,具有良好的韧性及抗冲击性能。
2、耐老化、耐酸碱性能好,收缩率可降到1%以下,粘接件的尺寸稳定性好。
应用范围
1、应用于粘贴梁、柱等各种预制构件。
2、应用于各种构件裂纹的加固施工。
3、应用于粘接钢板与梁表面的加固施工,以提高负载能力。
4、应用于托架、楼梯、人行道边石等有关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粘接施工。固化后该胶在所适用的温度为80℃,温度为-40℃。

环氧树脂粘钢胶行情
产品描述:
又名涂布粘钢胶、钢板胶、粘钢胶、建筑AB胶、涂刮粘钢胶粘钢胶
用量又**了?刚涂刮上的结构胶又流空了?还在纠结粘钢胶性价比吗?我国化工产业赶**是立体式的除了前文所述,我国在化工个个子行业都呈现了各方面赶**的态势,较多企业都已居于国际地位。
适用条件
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外部涂刮粘贴钢板加固(大面积钢板块或≥5的厚钢板块,建议采用灌注法粘钢加固);土木结构工程中金属、非金属及高分子材料的自粘或互粘。其余还将通过大炼油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PX高度依赖进口问题,大致填补国在上游的后两三个短板。一旦未来油价涨回至80美元/桶以上,我国特有的各类煤化工技术也有望弯道**车,成为**上游具竞争力的工艺。
包装
40kg/组,每组包括1桶A剂,1桶B剂其余我们在SAP,PMMA,丁基橡胶,TDI,PC,水性涂料和氯化法钛等中游领域也在快速突破,并崛起了一批的企业。下一阶段只有再克服碳纤维,石墨烯,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品等三四个制高点,就有望彻底打通整个化工产业链,届时综合配套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http://pq520520.b2b168.com